冬季养生粥自然是少不了的养生保健选择,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,粥在我国民间有着相当广泛的食用价值。大家对姜糖苏叶饮了解多少呢?这是一款养生长寿保健粥。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详细的了解冬季保健粥的知识。
做法
主要原料:生姜15克,紫苏叶10克,红糖20克。
制作方法:将生姜、紫苏叶放人砂锅或搪瓷杯,加水约500克,煮沸入红糖趁热服。
效用说明:对风寒感冒,有恶心、呕吐、胃痛、腹胀者有效,特别对肠胃型感冒、孕妇感冒最宜。
教您姜糖苏叶饮怎么做,如何做姜糖苏叶饮才好吃
将生姜、苏叶洗净,切成细丝,一起装入茶杯内,加开水冲泡,盖上杯盖,浸泡15分钟后,再加红糖搅匀即成。趁热一次服完。
姜糖苏叶饮的做法小贴士
健康提示:
1. 本药膳来源于《本草汇言》,生姜辛温,辛能散风,温能祛寒;紫苏叶辛温行散,叶轻入肺,能发散风寒、宣肺止咳;梗入脾胃,善于行气和中,理气安胎。故为风寒咳嗽、脾胃气滞所常用,此外,又可解鱼蟹之毒。
2. 发汗解表,祛寒健胃。适用于风寒感冒,对同时患有恶心、呕吐、胃痛、腹胀等症的胃肠型感冒,则更为适宜。
食物相克:
紫苏叶:紫苏叶不可同鲤鱼食,生毒疮。
赤砂糖:赤砂糖与生鸡蛋、皮蛋同食会中毒。
营养点评
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营养科许欣筑介绍,膳中的食材都是居家常见的,非常容易获得。其中,紫苏性味辛温,可散寒解表、宣肺化痰、行气和胃,对于孕妇安胎止呕也有一定的作用,也可解鱼蟹之毒。经现代药理研究,紫苏具有抗菌抗病毒,调脂保肝,解热镇痛的功效;方中生姜、葱白辛温通阳、散寒解表,与苏叶合用效用增强;红糖甘温,既可温中散寒,助紫苏叶、生姜发散在表之寒,又可作为调味品,缓解生姜、苏叶、葱白的辛辣之味。
选材要点
姜:生姜具有解毒杀菌的作用,所以日常我们在吃松花蛋或鱼蟹等水产时,通常会放上一些姜末、姜汁。生姜中的姜辣素能抗衰老,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“老年斑”。生姜的提取物能刺激胃粘膜,引起血管运动中枢及交感神经的反射性兴奋,促进血液循环,振奋胃功能,达到健胃、止痛、发汗、解热的作用。姜的挥发油能增强胃液的分泌和肠壁的蠕动,从而帮助消化;生姜中分离出来的姜烯、姜酮的混合物有明显的止呕吐作用。生姜提取液具有显著抑制皮肤真菌和杀阴道滴虫的功效,可治疗各种痈肿疮毒;生姜还有抑制癌细胞活性、降低癌变的毒害作用。
有一种植物叫白苏,功效与紫苏相似,但效用稍差一些,其叶片两面均是绿色,而紫苏是绿紫色或仅是叶下面是绿色,通常我们入药多采用紫苏,大家在购买时注意鉴别。
许欣筑说,紫苏除了叶子有医疗价值,常常作为辛温解表的常用药外,其实它全身都是宝:紫苏的干燥果实苏子有消痰作用,常用于对抗咳嗽气喘;苏梗则偏于治疗脾胃气滞、胎气不和。
功效与作用
苏叶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的带枝嫩叶,苏叶有散寒解表、理气宽中的功效,苏叶别名赤苏、红苏、红紫苏、皱紫苏、紫苏、紫苏叶,苏叶主治风寒感冒,头痛,咳嗽,胸腹胀满。
苏叶用于感冒风寒,发热恶寒,头痛鼻塞,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。苏叶能发散表寒,开宣肺气,苏叶可与生姜同用。兼有咳嗽者,苏叶常配伍杏仁、前胡等,如杏苏散;若兼有气滞胸闷者,多配伍香附、陈皮等,如苏散。苏叶用于脾胃气滞,胸闷,呕吐之证。苏叶具行气宽中,和胃止呕功效。偏寒者,每与藿香同用;偏热者,苏叶可与黄连同用。偏气滞痰结者,苏叶常与半夏、厚朴同用。苏叶又用于妊娠呕吐,胸腹满闷,常与陈皮、砂仁配伍,以加强其止呕、安胎的效果。苏叶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、吐泻,单用或配生姜,白芷煎服。
苏叶也叫紫苏叶,有解表散寒、行气和胃的功能,主治风寒感冒、咳嗽、胸腹胀满,恶心呕吐等症。种子也称苏子,有镇咳平喘、社痰的功能。苏叶全草可蒸馏紫苏油,种子出的油也称苏子油,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疗效。
1、苏叶60克,煎浓汁当茶饮,或加姜汁十滴调服,可解食鱼、鳖中毒。
2、苏叶治疗寻常疣:鲜紫苏叶外擦患处,每日1次,每次10~15分钟,一般3~5次可愈。
3、苏叶15克,水煎加红糖6克冲服,治寒泻。
4、苏叶治疗子宫出血:将紫苏制成每ml相当于原生药2g之水提取液,分装成5ml安瓿。使用时以无菌棉球、纱布或擦镜头纸浸润紫苏液贴敷于出血处。
5、紫苏叶60克,煎汤熏洗,对子宫下垂有疗效。
6、苏叶用於急性胃肠炎:紫苏叶 10 克,藿香 10 克,陈皮 6 克,生姜 3 片,水煎服。
7、苏叶用於胸膈痞闷、呃逆:紫苏梗 15 克,陈皮 6 克,生姜 3 片,水煎服。
8、苏叶用於感冒:紫苏叶 10 克,葱白 5 根,生姜 3 片,水煎温服。
9、苏叶用於外感风寒头痛:紫苏叶 10 克,桂皮 6 克,葱白 5 根,水煎服。
10、苏叶用於孕妇胎动不安。麻根 30 克,紫苏梗 10 克,水煎服。
11、苏叶用於食蟹中毒:紫苏叶 30 克,生姜 3 片,煎汤频饮。
12、苏叶用於阴囊湿疹:紫苏茎叶适量,水煎泡洗患处。
13、苏叶用於妊振呕吐:紫苏茎叶 15 克,黄连 3 克,水煎服。
14、苏叶用於水肿:紫苏梗 20 克,蒜头连皮 1 个,老姜皮 15 克,冬瓜皮 15 克,水煎服。
苏叶理气,和营。治感冒风寒,恶寒发热,咳嗽,气喘,胸腹胀满,胎动不安。并能解鱼蟹毒。用于感冒风寒,发热恶寒,头痛鼻塞,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。常配伍杏仁、前胡等,如杏苏散;若兼有气滞胸闷者,多配伍香附、陈皮等,如苏散。
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着古老的饮食文化,粥也是最具代表性之一。冬季食粥也是养生的不错选择,大家是否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详细的了解一下
苏叶用于妊娠呕吐,胸腹满闷,常与陈皮、砂仁配伍,以加强其止呕、安胎的效果。
苏叶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、吐泻,单用或配生姜,白芷煎服。
苏叶治脾胃气滞,胸闷,呕吐之证。本品具行气宽中,和胃止呕功效。偏寒者,每与藿香同用;偏热者,可与黄连同用。偏气滞痰结者,常与半夏、厚朴同用。
冬季健胃药粥
神曲粥
神曲15克,大米50克。将神曲研为细末,放入锅中,加清水适量,浸泡5-10分钟后,水煎取汁,加大米煮为稀粥,每日1剂,连续3~5天。可健睥胃,助消化。适用于消化不良,食积难消,恶心呕吐.胃脘疼痛,嗳腐吞酸。脘腹胀满,大便溏泄。肢软乏力等。
中医认为,神曲性味甘、辛、温,入脾、胃经,有消食和胃之功,《药性论》言其“化水谷宿食,症结积滞,健脾暖胃”。药理研究表明,神曲为一种酵母制剂,其中合有维生素B复合体、酶类、麦角固醇、蛋白质及脂肪等,借其发酵作用,以促进消化机能,如所含的淀粉酶能促进冒液分泌,而消化谷类食物。中医临床主要借其助消化,健脾胃之功而治疗脾胃亏虚,消化不良。煮粥服食,对老人脾虚食滞,消化不良,其效甚佳。
陈皮粥 陈皮10克(鲜者加倍),大米100克。将陈皮择净,切丝,水煎取汁,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,或将陈皮研末,每次取3~5克,调入已沸的稀粥中,同煮为粥服食,每曰1剂,连续3~5天。可和胃理气,化痰止咳。适用于脾胃亏虚,脘腹胀满,肋胁疼痛。暖气频作,食欲不振,纳差食少。恶心呕吐,咳嗽痰多。胸膈满闷。
中医认为,陈皮性味辛、苦、温,入脾、肺经,有行气健脾,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之功,是治疗睥胃气滞,脘腹帐满,不思饮食,嗳气呕吐,消化不良的常用药。药理研究表明,陈皮含有多种挥发油,其中主要成分为柠檬烯,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,可使胃液分泌增多,胃肠蠕动加快,起健胃祛风之效。煮粥服食,可助陈皮理气化痰之力,还可增强陈皮健脾养胃之效。
中医粥文化:北方的粥更养人
喝粥养生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,但南北方喝粥却有着不同的习惯。北方人熬粥使用植物性食材较多,以腊八粥最为典型,其用到的原料种类多、色彩全。南方人熬粥则多是单一的米粥,常添加肉类,比如鲜虾粥、皮蛋瘦肉粥等。从营养的角度来看,这两者都遵循了食物多样化的原则,让粥的营养更为全面。但从控制血糖、血压和预防慢性病的角度考虑,北方的杂粮粥更值得推荐。
中医专家指出,虽然同为“粗粮”,但不同种类的营养价值也有所不同。例如,燕麦蛋白质含量较高,能部分弥补其他原料蛋白质含量低的问题,燕麦中的β-葡聚糖还具有非常好的控制血脂和血糖的作用,红豆、芸豆等杂豆含膳食纤维多,有利于脂肪、胆固醇的代谢,可防止血糖波动,而山药和红薯等食材是健脾胃的高手。此外,不同颜色的粗粮带给我们的保健作用也不同,小米、大黄米和玉米中含有类胡萝卜素,有益眼睛健康,黑米和紫米含有大量的花青素,能抵抗衰老,绿豆中的多酚类物质能清热解毒。
因此,中医专家建议,哪怕是熬杂粮粥,也要注意种类搭配,比如谷物类食材取几种,杂豆类食材取几种,再加点南瓜、红薯等,并且颜色也要尽可能多。有些人不习惯杂粮粥的口感,觉得太粗糙,不妨将大米的量占到全部食材的1/3~1/2左右。需要提醒的是,杂粮粥也应变着花样做,不要只喝一种。烹调 口味淡,时间短
北方人熬粥第一讲究一个“淡”字,熬杂粮粥时很少加糖,从来也不会加盐。这也跟南方的咸粥和甜粥有所区别。从健康的角度来说,往粥里加的精制糖容易导致血糖不稳定,而盐摄入量过多易引发高血压。但为了让粥口感更好,熬粥加碱却是不少北方人的习惯。中医专家指出,碱中不仅含钠,还会破坏谷物中丰富的B族维生素,这个习惯建议改掉。其实,很多天然食材也是提高粥口味和口感的好帮手。比如放入黑米、紫米能让粥香味袭人;想吃甜的,可在粥中添加南瓜、红薯、红枣、枸杞等;如果想喝黏稠的粥,可以加燕麦和糯米。
第二,北方人还懂得熬粥的技巧。食物煮熟需要的时间不一,先煮那些难熟的,如薏米、红豆等较坚硬的食材,提前一晚泡上,并先煮20~30分钟再放入大米等相对易熟的食材。当然,煮熟需要时间差不多的食物同时下锅,如小米、大米等。加入食材煮沸后,用文火慢炖。
第三,北方人熬粥时间短,不会把熬粥过烂,从一定程度上来讲,这也有利于控制血糖。
专家提醒,熬粥时若水分太多,则营养浓度不够;若水分太少,则原料不能充分与水接触,能量密度过高,达不到养生的效果。如果用普通锅,100克左右原料加1500毫升水比较合适,而高压锅加1000毫升便可。
搭配 不忘肉蛋菜
北方人重视喝粥,却不完全依赖粥。他们用杂粮粥代替部分主食,从而做到粗细搭配。在喝粥的同时,他们也会吃鸡蛋、瘦肉和蔬菜等食物。从膳食平衡的角度来讲,只喝粥会让身体缺少优质蛋白质,维生素C、维生素D等营养素,而鸡蛋、瘦肉等食物恰好能弥补这部分不足。同时,干稀搭配也更能满足养生的需要。
不少南方地区,只在夏季喝粥以解暑,冬季则不喝粥。中医专家建议,粥一年四季都可以喝,且可随着季节的变化,有意识地随四季喝粥养生。很多北方人冬季熬粥会添加小米、红小豆等较暖的食物;春季则可多喝荠菜粥、芹菜粥等菜粥;夏季以绿豆粥为主;秋季则多喝去燥的百合粥等。
中医专家指出,从中医的角度讲,早上是胃经当令,喝粥能养胃,中老年人朋友不妨经常喝点山药粥养胃,或杂粮粥提神养气。此外,早上常会感到胃口不好、食欲不佳,喝碗热粥,还能生津利肠,利于消化。晚上喝粥有利于睡眠,黑豆粥、百合粥等均不错。需要提醒的是,由于粥中含有大量的水,喝粥饱得快饿得也快。正在长身体的小孩、体力活动量大的人,只喝粥很容易就饿了,建议配点馒头、饼等其他主食。
秋季养生粥
一场秋雨一场寒,由绿而黄渐渐掉落的树叶,都提醒着我们,秋天就这么到了。秋季多风,气候干燥,呼吸系统很容易受伤。中医专家们为大家推荐了以下几款适合秋天食用的养生粥。
百合粥:百合味甘、性平、微苦,具有养阴润肺,清心安神,止咳的功效,非常适合秋天食用。百合粥的具体做法是:鲜百合洗净去皮;粳米淘洗干净,清水6杯,先用大火上煮沸,再使用小火煮粥将要熟的模样;最后,加入百合,继续煮至粥成。
玉米粥:玉米有“第一黄金主食”的美誉,营养丰富,它性平味甘,入肝、肾、膀胱经,有利尿消肿、健脾开胃、清湿热等功能,立秋后食用,有助我们赶走秋燥。玉米粥的做法有很多种,如可用玉米面100克、黄豆粉15克,在水快要煮开时加入玉米面和黄豆粉,煮成粥状;也可用鲜玉米煮粥,或熬玉米棒渣粥。
莲子雪梨粥:梨具有镇咳化痰、生津止渴等作用,再配以能补脾止泻、养心安神明目的莲子熬成粥,无疑是秋季佳品。具体做法是:雪梨两个去皮切成小块,莲子40克,大米或糯米100克,冰糖少量。先将莲子、大米洗净,再将切好的雪梨和少量冰糖放入锅中,煮熟即可。
结语:随着冬令时节的到来,光是多穿衣服保暖是远远不够的,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健胃药粥,这也是很有效果的养生粥,进行食用也是可以防御寒冷,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哦
好文推荐:
本文标题:姜苏饮
本文链接:www.aikang.com/yangsheng/201610/1051592.html
本文由爱康在线网友发布,爱康在线仅引用以提供参考,不代表赞同文章中的观点。如您认为本文侵害了您的利益,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。
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中风的发病率越来越趋于年轻化。正确的养生方法对中风的预...[详细]
专家却表示,“木瓜固然有很强的营养成分,但绝无半点丰胸效果。”所谓木瓜丰胸法无科学依据。 现象:明星现身说法...[详细]